今年春晚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火遍大江南北,平淡的旋律、朴素的歌词、深刻的意境、贴心的问候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一曲好歌让人留恋,让人深思,更会让人在闲暇时静静的思考,我们这些年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从事审判工作八年了,对基层法庭的生活感触颇深。基层法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审判事业,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筑起了一方平安的基石。要是问他们这些年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想他们会说:“我们的时间都在“多事”的送达路上、在温馨的调解室中,在庄严的审判台上、在堆满卷宗的办公桌前、在一触即发的矛盾现场。
基层法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送达的路上。在工作中,法官的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送达的路上,一个基层法庭下辖几个乡镇的案件审理工作,人员少,案件多,既要保障审判质量,又要提升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法官高度珍视八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要把有限的工作时间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在我们法庭一般情况下进行集中送达,把几个工作日内受理的案件按地点进行分类,由远及近,集中送达,只要是出去至少得半天时间,有时送达地点偏远,我们会在送达之前准备好“干粮”,以解燃眉之急。几年中,我们发生在送达路上的故事最多,乡村的路弯多且难走,冬天雪大,曾经滑到沟里出不来,下车推车弄得一身雪,春天解冻,泥泞不堪,栽倒坑里出不来,大家拉车弄得一身泥呀!现在回味起来,虽然苦一些,但也算是一种乐趣。
在调解室中。一般情况下能来到法庭解决问题的群众都是迫不得已,确实没有办法了,才找到法官帮助解决,我们办案坚持“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司法的最终使命在于“定纷止争”,法官的职责在于化解纠纷。利用调解手段来解决纠纷是我们的“法宝”。遇到案件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在法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调解室中度过。有的案件涉及的人多,案件相对复杂一些,法官们要分别做工作,讲法律,讲道理,磨破嘴,跑断腿,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还要耐心地做到“看得了红脸、听得进抱怨”,成为百姓的“出气筒”与“减压器”,调解工作虽然琐碎,但调解成功后你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在审判台前。每次开庭,法官端坐在神圣的国徽之下,矗立在威严的法庭之上,心中的神圣感油然而生。在百姓心中,法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也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最后方式。但每次开庭之前,法官们都会花很多的时间阅卷,详细了解案件,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可以说庭上3分钟,庭前得准备30分钟。在法庭上,法官要主持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严谨有序,为做出最后公正的判决做好准备。
在办公桌前。除去送达、开庭等时间之外,法官们下午的时间就是要静下心来书写法律文书了。看似简单,但却关系着每个当事人的命运,裁判是否公正完全体现在一份法律文书上,它承载的是百姓对司法公正的信任与期盼。为了切实回应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关切,推动司法公开,每名法官都要上传最新的裁判文书,这就对裁判文书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充分地阐述裁判理由,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字疏漏,所以法官们在撰写裁判文书时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会把任务带到家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书写。一份公正的法律文书凝聚了法官们的思想与心血,谱写出法官们维护公平与正义的奉献之歌。
在矛盾调解现场。除了法庭的正常办案之外,法官还要走出去,来到群众中间化解矛盾纠纷,在农村存在相对较多的矛盾就是土地、相邻关系等问题,因为一垄地、一个柴火堆、一个粪便池、一个墙根就会发生纠纷,有时双方剑拔弩张,有时现场火药味很浓,有时还会大打出手。遇到这样的案子,法官要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把双方聚到一起,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先让大家消消气,再给大家讲道理,明法理,最后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握手言和,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每天下乡看着村路两边田地由青变黄,喜获丰收,看着百姓带着怨气来到法庭,最后满意的离去,那是法官最欣慰的时刻。这些年凝聚在办案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法官们对群众赤诚的爱,浸透着法官们对群众深厚的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人生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法官无私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