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法院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即将过去的2019年,人民法院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最高人民法院中心工作及重大部署,围绕社会民生关切事件及时予以跟踪点评,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理性法治。年末岁尾,本报编辑部以时间为序梳理总结本年度12个热点法治事件和评论,特别推出“法治的力量 评论的温度”之2019年法治评论盘点,既涉及人民法院重要工作内容,又不乏社会关切的重案要案,现人民法院报邀请您与我们一起乘上时光机,共同回顾2019年的重大法治事件,一起感受法治的力量。
焦点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随后,深圳、北京、上海陆续成立破产法庭。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五五改革纲要” 包含10个方面65项改革举措,通过科学构建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等十大体系,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注
1月2日,人民法院报刊发《知产司法保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文,指出了最高法设立知产法庭的重要意义;2月28日,刊发《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司改取得新进展》,为新一轮司法改革吹响号角;3月21日,刊发《深圳、北京、上海成立破产法庭具有标志性意义》一文,论述了成立破产法庭的重大意义。
点评
2019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继续大步向前。最高人民法院知产法庭的设立对于加快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深圳、北京、上海破产法庭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彻底解决 “执行难”问题。“五五改革纲要”则最大程度凝聚了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期望和共识,是未来五年指导人民法院改革规划和实施推进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抓手。面对新的征程,一年来,人民法院紧锣密鼓抓落实,司法改革落地见效。(屠少萌)
焦点
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2019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这是未来五年指导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年来,人民法院持续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奋勇前进。
关注
人民法院报刊发了《破解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将执行“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执行的常态化与长效化》等多篇文章,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加油鼓劲,研究探讨如何建立执行长效机制。
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2019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收官之年。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将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以《纲要》作为全国法院深化执行改革、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抓 手,坚决打赢“切实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盖 峰)
焦点
201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并开通了移动微法院全国总入口。 移动微法院整合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可实现民商事一、二审案件全流程在线流转。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跨域立案服务已在全国中基层人民法院全面实现!自今年7月启动跨域立案服务改革以来,截至12月23日,全国法院共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9471件。
关注
人民法院报二版刊发《移动微法院开启司法为民加速度》《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催生移动微法院》等文章,对开通移动微法院的意义、价值和前景予以分析解读;8月6日,刊发《跨域立案彰显司法为民互联网思维》一文,对跨域立案的意义进行了点评。
点评
移动微法院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壮大,是人民法院紧跟信息技术革命步伐、主动对接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实践成果,是新时代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抓手。移动微法院以及依此而推开的跨域立案,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充分彰显了其公开、公正、效率优势,释放出巨大的变革能量,更体现了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工作主线,彰显了司法改革真诚为民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
同时,移动微法院的发展不仅是司法与技术上的创新与融合,伴随着诉讼规则的重塑和办案流程的再造,还将有力推动诉讼机制与司法制度实现重大变革,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中央网络强国战略的又一生动实践。(屠少萌)
焦点
2019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原审错误裁判得到了纠正,对顾雏军改判有期徒刑五年,对张宏改判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其他原审被告人均被改判无罪。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较2018年上升15位,连续2年位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关注
人民法院报连续刊发《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纠错》《用全球先进的法治营商环境为梦想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应循法而行》等多篇评论,为依法服务保障促进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舆论支持。
点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工作是当前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法院先后相继出台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推出司法服务便民措施,制定依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将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落细。
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司法先行。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与人民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表现突出,这反映了中国法院在司法质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杨建文)
焦点
2019年,曾经风光无限的“水滴筹”爆出多起骗捐事件:莫某因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被判返还全部捐赠15.3万余元及利息;萧山一女子替父筹款20万称确诊胃癌,后被网友发现其在社交平台晒出买跑车、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德云社相声演员吴某家属发起的大病求助信息后,被爆出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大病也有医保……一时间,网络众筹的监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关注
事件爆出后,人民法院报刊发了《众筹平台依法追索善款的标本意义》《怎样惩戒“虚假众筹”》《有房有车还众筹?“水滴”折射的龌龊》等多篇评论,探讨如何规范网络众筹平台,防范骗捐。
点评
网络众筹因方便快捷、救助及时等优点,极大地拓宽社会救助范围,激发了广大网民易行善举的热情,填补了传统慈善事业的空白。互联网在给公益打开另一扇窗的同时,也因筹款者存有私心、审核程序不够健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问题,导致骗捐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如何审核、骗捐如何处理、公众如何自律、平台如何监管,骗捐在亵渎公众的爱心、挑战平台公信力的同时,也给网络众筹提出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
如同互联网上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只有从道德、制度、法治等方面多管齐下,把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发展好、运用好、管理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骗捐的生存空间,确保互联网公益健康有序发展,促其真正释放出扶危济困的正能量。(盖峰)
焦点
2019年6月12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强调,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公布。
关注
人民法院报刊发《协同创新实现一站式纠纷解决》《三种方式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为导向》《打造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等多篇评论文章,为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建言献策。
点评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意见》创造性地从“两个维度四个层次、三化四立一平台”提出建设两个一站式目标。是贯彻中央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落实今年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多元的司法新需求的具体体现。各级法院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看待两个“一站式”建设,形成一体谋划、协同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的新路子;结合审判实际,强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发挥社会共治作用,联动解决矛盾纠纷,形成共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统一工作标准,加强统筹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配套衔接机制,确保两个“一站式”建设落地见效。(王焕平)
焦点
2019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河南省委追授李庆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身患尿毒症的4年里李庆军每天都要透析,却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带领团队结案360件,仅个人就结案121件。2019年10月,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学习宣传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
关注
人民法院报刊发《铭记初心使命 诠释司法公正》《李庆军书写下 属于法官的伟大》《李庆军法官的“无我”初心》《初心不改一心干事,做李庆军那样的好法官》《学习李庆军同志的三重境界》《肩负初心使命 追寻公平正义》等多篇评论文章,追忆李庆军用生命谱写的不凡人生,学习其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点评
身为一名法官,李庆军在自身病情严重的时刻,仍把人民的意愿放在首位,把职业的重任挺在最前,默默坚守,讲奉献讲作为。25年来,李庆军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忘我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将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到了极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李庆军正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一面淡泊名利的旗帜,不断激励着新时代的法官,激励着我们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坚定方向走好法治建设之路。(董星雨)
焦点
2019年10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实现全国首例执行“一键立案”,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真正实现落地。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11月8日,周强院长强调,要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水平。
关注
人民法院报刊发《区块链一键立案 让司法与科技紧密融合》《区块链技术和理念在同案同判中的应用》《让区块链技术为智慧法院插上科技翅膀》等多篇评论文章,对区块链技术与司法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点评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验证、存储、更新数据的去中心化计算范式,具有防止篡改、事中留痕、事后审计、安全防护等特点,有利于提升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可以降低电子数据存证成本,方便电子数据的证据认定。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内尤其是智慧法院建设的运用,是现代科技发展与深入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应及早开展顶层设计、深入进行司法调研、大胆进行试点,早日培养选拔具有现代科技与司法素质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让区块链这一高新技术真正有效落地生根,服务于智慧法院建设中的各种场景,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与智慧法院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王焕平)
焦点
2019年11月6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围绕“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作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600多名师生互动交流。自10月18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首场专题讲座在北京大学开讲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等政法领导干部先后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授课,与师生热烈互动,共话法治。
关注
由中央政法委牵头联合教育部举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重任。人民法院报刊发《政法实务大讲堂进校园 培养更多更好法治人才》等评论文章,为把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办成精品办出精彩提供舆论支持。
点评
中国法治智慧根植于政法实务,中国法治蓝图来源于政法实践。创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选派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法律学历学位背景的领导干部,到知名法学院校授课,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新行动,是政法战线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事,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要事,是助推法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时代呼唤杰出的法治人才。政法实务与校园教学相结合,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于培养法治人才至关重要。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这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创新举措,一定能够培养造就更多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引导法学院校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才智。(杨建文)
焦点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提出16条具体措施。《意见》要求,人民法院要将预防和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关注
《意见》发布后,人民法院报特别策划专版刊发了《为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撑起法律保护伞》《拧紧刑责之扣 织密责任之网》《依法惩处高空抛物、坠物 顺应民心民意》《妥善审理抛物、坠物案件 维护群众安全》等多篇评论,对这一真正贴近民生、惠及群众的司法解释从民事、刑事等角度作了解读。
点评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为治理、规范、划分此种乱象及其责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台了该《意见》,对高空抛物、坠物两种主观恶意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的行为作了明确区分,并强调在刑事定罪和民事追责方面也要予以区分。对于故意从高空抛物的,可以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此外,对于抛、坠物行为主体查找难、打击弱、承担补偿责任的无辜居民范围广等问题,《意见》也提出了具体措施。
11月30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即适用该《意见》对因家庭矛盾从14楼扔下手机、水果刀等物品的被告人蒋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并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体现了该《意见》出台的必要性和适时性,以明确的法律责任维护了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杨梦娇)
焦点
2019年11月22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花椒直播平台对于“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的坠亡存在过错,应承担部分民事侵权责任,赔偿其家属3万元。2017年,吴永宁开始在花椒直播平台发布大量徒手攀爬高楼的视频。同年11月8日,吴永宁在攀爬高楼时失手意外坠亡,其母亲随后起诉直播平台,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关注
吴永宁直播坠亡事件终审宣判后,人民法院报刊发《直播平台不能甩脱“审核责任”》等评论文章,探讨了网络视频直播中存在的隐患以及网络服务的提供商须切实履行的责任问题。
点评
随着大量视频直播的涌现与火热,不少为追求流量与粉丝的网红及平台尝试寻找新奇刺激的直播活动来博人眼球,完全不顾及底线和审核责任,通过不断刷屏的方式猎奇逐利。直播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提高平台知名度、用户活跃度,面对可以预计的风险没有对上传视频是否违规、违背社会道德进行规制、审核,而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睡”行为逃避,因此造成悲剧,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此番直播平台的败诉表明,网络直播不应违反公序良俗,网络空间也不应成为只驱逐利益而不顾道德、公众影响和社会责任的不法之地,网络播主及平台管理者应当严格恪守法律底线,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正能量。(董星雨)
焦点
2019年12月25日,全国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召开,打“伞”破“网”作为今年扫黑除恶工作的重点受到关注。12月18日,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一审判处被告人杜少平死刑;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并与其出狱后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的终审判决合并,决定对其执行死刑。另,涉此两案幕后相关数十名公职人员均已于近日受到了相应的刑事审判。
关注
人民法院报连续刊发了《准确贯彻异地执行黑恶势力罪犯刑罚的意见》《扫黑除恶“打伞破网” 一追到底绝不姑息》《真相大白正义昭彰 “打伞破网”黑恶必除》等多篇专家评析、评论员文章,展示和彰显了中央扫黑除恶工作开展取得的成就、“打伞破网”的决心,也对人民群众极为关切的重案要案予以及时回应。
点评
2019年,扫黑除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既要依法严惩黑恶势力,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更要深挖彻查黑恶势力,敢于打“伞”破“网”。
孙小果案、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及其幕后关系人案的公开审理和宣判,彰显了中央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伞破网”的决心坚定不移,也表明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维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不忘。乌云遮不住太阳,邪恶压不倒正义。对于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关系网”,人民法院必将依法严惩、除恶务尽,一追到底、绝不姑息!(杨梦娇)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柳杰 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