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官简介
昌图法院张轶军:身披法袍守公正 胸怀赤诚显情怀
作者:唐薇  发布时间:2020-12-01 12:29:00 打印 字号: | |

个人荣誉

张轶军同志,现任昌图县人民法院三江口法庭庭长,扎根基层26年间,曾17次被昌图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2017年度被评为铁岭市法院办案能手,2018年至2019年度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先后获各级荣誉称号16次。

个人事迹

他二十六载躬身前行,坚守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用坚实臂膀扛起正义的天平;他深耕基层不忘初心,牢记人民期盼,恪守为民宗旨,用赤诚之心守护人民利益,他就是辽北最偏远法庭——三江口人民法庭庭长,张轶军。

——多元解纷化矛盾,诉前调解挺在前

把“诉源治理”挺在前面,让矛盾纠纷止于萌芽,是从事基层农村审判工作二十六年的张轶军躬身力行的基本原则。他坚持奉行的矛盾不出屯调解方式,不但让三江口镇的百姓少跑路,在家门口便终结纠纷,诉累大幅减轻,更让落户三江口法庭辖区的一家风力发电公司及时止住平均每日高达五万余元的损失,为三江口镇经济发展发挥出了应有的贡献。

辽宁大唐国际某公司项目部在三江口法庭辖区内的傅家镇外安装风力发电机,欲在村外建一条公路用于运输大型设备,经与全体村民协商后,双方达成协议。但在设备运输过程中发现村民孙某在自家院内墙边树立两根铁柱,导致运输车辆无法转弯通过,项目部无奈停工。

该公司诉至三江口法庭后,张轶军通过初步了解情况,发现这起纠纷造成的该公司窝工损失每天高达五万余元,如果通过正常审判程序,从送达到开庭,直至判决,至少要长达二十余天,那样该公司的经济损失至少要达到百万元以上。

为保护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优良营商环境,避免该公司经济损失继续扩大,张轶军征得该公司同意决定先行诉前调解。他带领法官助理来到孙某处,与孙某在院墙边展开交心长谈。面对张轶军,孙某固执地认为自己并非故意阻拦车辆通过,而是为了悬挂牌匾招揽生意需要,而且铁柱是立在自己家院里,并没有侵犯到外边道路上的他人权益。面对“较死理”的孙某,张轶军因地制宜,没有强行说服,而是与孙某谈村子的经济发展,谈风力发电公司在村外修建的公路将为村子带来的交通便利,为村民生活将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张轶军所描绘出的未来村子发展蓝图前,孙某服气了。他说:“张庭长,你这是从大局考虑,也是为了我们全村发展着想,我个人的小利没法跟全村利益相比,我马上就找人把铁柱拆掉。”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运输风电设备车辆也在当天得到顺利通行,成功止损。

——落实六稳六保保障企业生存发展,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不畏艰辛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均受到影响,资金链运转不畅,企业面临现实的生存问题。为了保护企业生存发展,保障企业员工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张轶军不辞辛劳,全身心的扑在审判工作上。

在李某诉王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王某欠李某饲料款20余万元,拖欠多年不还不说,还跑到北京另起炉灶,断绝了与李某的一切联系。在遍寻王某不着的情况下,李某经营的小型饲料厂资金链中断,经营周转困难,几次裁员,李某为周转资金又背负了外债,眼看饲料厂行将倒闭,仅剩的员工也要失业,完全找不到出路。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某明知找到王某的希望渺茫,但还是起诉至三江口法庭,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为饲料厂寻觅出一条生路。张轶军了解案情后,也犯起了难。按照被告下落不明的现实情况,法院审理的正常途径是通过报纸公告送达,然后在公告期满后,如被告人仍未到庭,则缺席审理该案件。但这样的审判方式不仅诉讼周期长,而且在找不到王某的情况下,即使缺席判决,李某也拿不到欠款,还需要进入执行阶段查找王某下落和财产线索,远远解决不了李某的实际困难。

为了让李某的小型饲料厂生存下来,饲料厂的员工不至于失业,生活无着,张轶军决定按照李某仅知的一点关于王某在北京某处开饭店的线索前往北京向王某送达传票和应诉通知,力争正常开庭审理。

当他和法官助理坐着火车,风尘仆仆赶到北京时,已是夕阳西下,万家灯火时。法官助理想先住下来,等明天再找。可张轶军却认为,晚上是饭店的黄金营业时间,这个时间段是最有可能找到王某的时候,要是等到明天白天再找,王某很可能已回家休息,一旦在打听他下落的过程中打草惊蛇,让王某警觉,那这一趟很可能就会徒劳无功,白费心思。

于是两人一路问一路找,通过张轶军寻找到的其他认识王某的人提供的关于王某经营饭店的大致方位和饭店名称的点滴线索,两人在昏黑的夜色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先后询问了七八家饭店,终于在晚上九点多找到了一家与线索中王某经营的饭店名称非常相似的饭店。当推开饭店的门,张轶军一眼就发现收银台后的一个人与李某提供的照片以及描绘的体貌特征非常像。

“王某!”张轶军试探着喊了一声。

“啊?”那个人讶异的抬头望向了张轶军。

“你是?”

当王某得知眼前这个一身风尘,满脸疲惫的陌生法官是三江口法庭的张轶军时,他惊讶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你们是怎么找来的呀?这也太神了吧?”

成功送达后,张轶军给李某打了个电话,听着电话那头李某喜极而泣的欢呼声,他长途的劳累一扫而空,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因为被找到了家门,守着固定的饭店没法再玩失踪,也没法“打赖”的王某只能认账还钱。从立案到结案仅用10天时间,张轶军不仅审结了一起案件,更是拯救了一家企业,保住了饲料厂仅剩的几名员工的工作,使他们免于陷入失业下岗的困顿处境。

同时,这样一起看起来几乎毫无希望的诉讼得到这样圆满的结果,也给三江口法庭辖区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有法院做后盾在诚信经营、市场主体保障、稳定员工就业等方面给予他们的强大支持,这些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在优良的营商环境下渡过后疫情时代难关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智慧法院诉讼服务,运用信息化成果司法为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产生交叉感染,同时保障当事人合法利益如期兑现,昌图法院全面强化信息化建设,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广移动微法院立案,网上云开庭模式,方便群众不出门立案诉讼。

但由于智慧法院诉讼服务需要以手机、电脑、网络直播等现代信息化设备作为工作基础,不少年龄较大的员额法官出现不适应情况,在应用推广智慧诉讼服务上存在一些梗阻现象。

然而作为三江口法庭唯一的员额法官,55岁的张轶军却完全没有在困难前低头,反而主动地向法院的年轻干警学习起了“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

他与自己20多岁的法官助理共同研究学习如何使用网络电子送达平台,与集约送达中心的干警交流经验,尝试通过电子邮件、语音留痕的方式,向案件当事人送达应诉材料。通过日夜不停的与电脑、手机打交道,他终于掌握了使用智慧法院诉讼服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成功实现了诉讼材料网络“秒送”,审理案件网上“云开”,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送达难”、“开庭难”问题。

一位当事人在通过网上立案,云平台开庭成功解决了矛盾纠纷后给张轶军打来电话,对他赞不绝口。

“没想到张庭长你这么大年纪还会用这么先进的审判方式审案,真是什么都难不倒你!”

张轶军谦虚地说:“年纪大了,从头学习网络知识,使用手机、电脑送达、开庭的过程其实真挺难的,但智慧法院诉讼服务却真是解决了疫情期间法院审判遇到的大问题,这充分证明法院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潮流。我今后还要更加充分的利用辽宁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加大力度推进电子送达、互联网法庭、网上办公等平台的应用,真正做到我们全庭干警人人能用、人人会用,方便诉讼,服务群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就是他,工作半生,两鬓斑白,仍旧保持一颗不断学习、追求上进的“年轻的心”。

他不畏山高、不惧路远,保持案件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年结案数也屡创新高。

在他的带动下,三江口法庭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工作稳步推进,运行有序,包括结案率在内的各项审判指标均在院内名列前茅。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张轶军肩负为民之责,常怀敬畏之心,用坚韧与柔情、真诚与才干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张力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