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追忆滕启刚丨一心为民担使命——追记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滕启刚(下)
  发布时间:2023-01-10 09:25:21 打印 字号: | |

“多亏了滕庭长的调解,我公公婆婆现在的关系缓和多了。”当事人家属张悦口中的公婆,去年因签订征收补偿协议闹上法庭。审理案件的时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并没有急于结案,而是把家庭矛盾当作案件的症结,对两人耐心劝说,最终不但顺利结了案,还化解了两人心里的疙瘩。

“在老滕心里,百姓的事儿最大,结案永远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儿难事儿才是根本。”千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吴文革说。

滕启刚是个爱操心的人,就算是和他无关的大事小情,他也得“掺和掺和”。

刚到千山人民法庭工作时,滕启刚见立案大厅简陋破旧,就拉着妻子一起给大门刷油漆、安挡板玻璃。“他说,立案大厅是法庭的门面,接待老百姓没个板正样儿怎么行?”滕启刚的妻子李淑华回忆说,滕启刚总领着同事维修电器、装修法庭、制作装订器,不少年轻法官都跟着老滕学会不少手艺活儿。

农村长大的滕启刚,农民情结始终铭刻在心间。他走遍辖区所有村镇,对辖区各个角落如数家珍,村里的老百姓几乎都认识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深入田间地头对案件进行反复调解,用最淳朴的语言把法与情讲给村民听,直到化解矛盾才肯罢休。

一次,滕启刚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同村的两家因为坟地归属产生了矛盾,因而走上法律程序,滕启刚决定开展诉前调解。经过滕启刚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当事人放弃了诉讼,双方约定择日重新下葬,纠纷得到化解。

滕启刚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让百姓不光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还有暖人心的情理。“许多事儿不是差钱,就是差一句话、一个态度,法官耐心地多做一点工作,多费一些口舌,也许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员额法官傅兴说,老滕生前经常对我们讲他的工作体会。

一盒胖大海润喉药和一瓶速效救心丸,依然放在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法庭审判长的桌子上,那是院里同志为他备下的。有时为了调解纠纷,滕启刚一劝就是小半天,嗓子哑了也不知道。“老滕心脏总是不舒服,我们就把药放在他平时工作的地方,办公室还有一套,都没舍得丢掉,算是留个念想吧。”傅兴说。滕启刚的调解功夫和智慧是从实践中历练而来的,他主张“小法庭要成大事”,常常提醒年轻法官要走出法庭,多到群众中去,把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分内工作,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张口闭口都是老百姓,都是别人的事儿,从来没有他自己……”院长金峰说,为了让农民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老滕经常带领年轻同志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放宣传手册、宣讲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坚持每月与司法助理、治保主任召开碰头会,通报涉农纠纷情况,提出司法建议,传授调解经验。

“百姓恳切的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滕启刚生前总是这样说。他用为民、助民的情怀,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人,“做像老滕一样的法官”,激励着年轻法官沿着滕启刚的路一直走下去。



 
来源:辽宁高院
责任编辑:张力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