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不会上网的农村老人,怎么成了淘宝店主?
  发布时间:2023-12-13 10:57:17 打印 字号: | |

成为被告 老刘一脸懵

  2021年12月,原告福建省漳州鹏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专利权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获得了某款手机支架的独占许可授权,后该公司发现,淘宝平台上有一些店铺销售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的商品,遂以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将店铺的注册经营者老刘等诸多侵权人诉至法院,请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此案分到了南阳中院民五庭庭长李路明手中。收到案件后,李路明按照原告提供的手机号码未能联系到老刘,电话号码是空号,手机号码显示的归属地在福建。

  于是,按照原告提供的老刘身份信息,李路明团队来到老刘所在的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西田营村,在当地村委会的协助下找到了老刘家。

  老刘在当地镇上一家石料加工厂当门卫,其老伴儿提供了老刘的手机号,法院干警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老刘。“我又没有用过手机支架,为啥要告我?”当李路明电话联系老刘时,老刘完全搞不明白法院为什么要找他,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

  为了向老刘讲清楚案件的基本情况,李路明团队在老刘家等了近两个小时,临近中午,老刘回了家。

  “你在淘宝网上开了个网店,卖的东西里有一款手机支架,你销售手机支架侵犯了别人的外观设计专利,现在人家向法院起诉了,告你侵权要求赔偿。这是原告的起诉状副本和法院的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你得准备相关材料应诉。”李路明向老刘介绍了案件基本情况。

  “什么网店?我没有开店,我买东西都是去村里的小卖部和镇上的集市,我没用过手机支架,咋会侵犯别人的啥子专利?”听李路明说完,老刘还是一脸懵。

  通过现场送达,李路明对老刘的基本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老刘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农村老人,对互联网非常陌生,用的也是一款功能有限的老年机,家里也没有电脑。结合去现场送达时老刘的表现,李路明觉得老刘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网店的经营者。

  查明真相 为老刘洗冤

  案涉网店的经营者是否是老刘?如果不是老刘在经营,实际经营者是否是老刘的家人或相关人员?带着这些疑问,李路明询问其是否向别人出借过自己的身份证,老刘称,从未让别人用过自己的身份证。送完传票,李路明团队走访了老刘村子里的村干部和村民,经走访了解到,老刘家人均有其他职业,未从事网络销售。

  庭审时,合议庭就本案被告是否适格作为第一个争议焦点进行审理。庭审中,原告提交了从淘宝调取的店铺注册经营信息,信息显示,注册人姓名及身份证号均与老刘身份信息一致,店铺关联的支付宝账号也是老刘实名注册,但老刘坚持称自己从未注册过网店和支付宝账号。法庭在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时,老刘对知识产权、外观设计专利等词汇完全不了解,也从未见过诉争的侵权产品,法庭根本无法就案件事实进行实质性调查。

  这种情况引起了李路明的重视与思考,老刘是这种情况,那么原告同时起诉的这批系列案的其他被告是不是都是这种情况呢?他认为,这个系列案必须查清楚,否则许多无辜的人就要成为“侵权人”,背负侵权赔偿责任。

  庭审后,李路明团队召开了案件分析会,讨论究竟如何能查清案件事实。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经过咱们前期的调查,我认为老刘并不是这些店铺的实际经营者,实际经营者另有其人。”“对,我们要查清这些店铺的具体经营状况,才能将老刘的主体资格否定掉。”“我们不但要查店铺注册信息,还要接着往下查,查查店铺的经营流水走向如何。”……

  大家各抒己见,确定了下一步调查方向。随后,团队远赴淘宝公司和支付宝公司所在地进行调查取证。他们调取了案涉店铺的注册信息、账户信息、经营流水,发现案涉店铺和账户虽系用老刘身份信息开设,但店铺的经营收入最终并未进入老刘的支付宝账户或银行账户,而是转入了其他几个特定账户,经向支付宝公司查询,这些特定账户注册人均非本案被告或其相关人员,其他几个案件也是这种情况。

  李路明再次询问老刘夫妇,除办理医保、社保外,是否在其他场合向他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信息。老刘的老伴儿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说道:“有一次赶年集时,看见街上有人摆摊免费送礼品,只需要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免费领取玩具、鸡蛋等,很多人都在领,我们不会操作,摆摊的人拿着我们的手机帮我们弄完后,送了个大熊猫玩偶,还照了张相。”

  综合所有信息,合议庭经充分调查研究,认为该批案件被告并非案涉店铺的实际经营者,店铺系用盗用身份信息注册经营,店铺经营收入并非归属被告。原告在了解上述情况以后表示:“老刘他们确实不是店铺实际经营者,也不是实际收款人,我们将向实际侵权人主张权利。”向原告释法说理后,原告全部撤诉。

  延伸普法 让“老刘们”警醒

  案件虽然审结了,但李路明考虑得更深远,他认为这批系列案不是偶发的,作为法官,他有责任为保护这些老人的权益做些什么。

  在向老刘送达结案文书后,南阳中院联合当地村委开展了一次“个人信息安全”普法宣传,把村里的群众都请来了。老刘夫妇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打官司”的经历,并且告诫同村村民:“别跟我们一样贪小便宜,要不是法院查得仔细,这次我们要吃大亏!”

  南阳中院民五庭的法官也结合法律规定和典型案例,告诉村民们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身份信息被盗用或上当受骗。周边群众听后纷纷感叹:“扫码领鸡蛋这事儿我也见过,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以后可不敢乱领了。”

  “今后再办理类似案件,我们要格外留心,做好被告甄别工作,通过多种手段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南阳中院副院长龚超表示。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力西